最新 地理复习方案
1、细心揣摩命题人的出题思路,一是研究新课标,二是研究考试概要。
2、选取各地中考试题进行练习,针对考试概要重点落实主干常识,提升解题能力。
3、认真听讲,积极考虑,查漏补缺。
附录:
地理:突出地图能力 解决实质问题
文科综合考试中,地理考试试题满分20分。试题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。选择题为单项选择题,非选择题为读图剖析题、材料剖析题等。
与2009年考试大纲相比,今年 稳中求新,考试试题结构、题型、题量、风格、困难程度维持稳定。新体目前考试试题的情景新、设问角度新和给出的材料新,进一步突出灵活性、综合性、实用性,体现新课程理念。其考试范围为初一《地理》上册、下册。
备考方案:
1.依托教程,不拘于教程。教程只不过学习的素材,只能提供案例。事实上日常很多内容都可以作为命题的素材来源,如报纸、互联网上传播的。
2.突出主干常识,把握复习重点,正确理解基本定义、原理及规律在实质中的应用,把握主要地理要点特点,如地形、气候、河流,把握地区环境基本特点与人的关系。
3.突出地图能力。复习备考时要以地图作为载体,把地理常识或地理问题依托地图来解决。同时,突出综合性,不讲究常识覆盖面。
4.突出有用地理常识的考察,重在解决生产日常的实质问题。
地理:总结常识结构,注意解题方法
1、梳理常识细化总结,强化读图
以前学生学到的东西是支离破碎的,最后阶段学生要在老师帮助下梳理常识总结总结,总结要点、常识体系,形成学科常识互联网。可按内容专题梳理,将所学常识有机地联系在一块,了解各地理要点间的关联,融会贯通,达到灵活运用常识的目的。只须把握常识结构,了解常识线索及常识间的内在联系,做题就能以不变应万变。中考涉及到的地理地区读图较多,这也是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,所以这一阶段要着重加大对地区读图的训练,要下工夫找准攻破这一要点的突破口。
2、加大做题练习,注意解题方法
综合文科地理分值少,练习时间不够,借助范例备考,做题要甄选。学生要着重注意老师课上提到的要紧问题、专题。老师课上做过的专题总结,学生课下要把它变成我们的东西。对做题的准确度和答卷思路都要对自己有一个严格的需要,防止侥幸心理。
地理中考试试题型分两大多数,考试时注意学会答卷方法和怎么样拿分。
第一部分选择题。要认真审题,审题除通览题目,了解题意料之外,还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:一是不要遗漏题目文字或图形中的边角地方不显眼的内容,看重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;二是特别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句,可在读题时边读边画出关键字,辅助理解题。地理选择题的特征是一图带多题,而这一组题是有关联的,注意信息的借助。
第二部分综合题。一般为读图剖析题,侧重考查考生阅读地图、提取有效信息和进行信息加工、总结、说明成因的能力。在将题目整体浏览一遍之后大家就要下笔了,这个时候应该注意:1.填写地理事物的分布、名字时,注意写法的规范,不出现错别字。2.基当地理现象、地理规律的陈述,要做到要素完整、意思全方位、条理了解、表述准确、逻辑明确。拿到题后应该注意审题,了解题目在问什么,需要答什么,做到得分点明确,最好列出一二三点。
2011年荆门考试概要文科综合.地理
1、考试目的及性质
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、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进步观念的一门必学课程。地理学科纳入初中升学考试范围是素质教育的需要,也是课程改革的需要,能促进学校全方位落实国家课程计划,促进学生全方位进步,为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储备必要的常识和能力。地理学科将作为一种水平考试纳入中考,其考试范围和困难程度将严格加以控制。
2、报考条件
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《地理课程标准》,结合本学科特征与我市初中地理教学实质,地理学科主要考查学生以下常识和技能:
1、学会地球的入门知识,掌握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;学会阅读和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,初步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、调查统计与运用其他方法获得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。
2、能初步说明地形、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点在地理环境形成中有哪些用途,与对人类活动的影响;初步认识人口、经济和文化进步的地区差异,与进步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。
3、了解世界、中国和家乡的地理概貌,初步掌握依据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的地理信息,总结其地理特点。
4、知道人类所面临的人口、资源、环境和进步等重大问题,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。
3、考试内容
基于地理综合复习时间短,地理升学考试内容将在必学内容基础上作很多删减。2011年考试所依据的教程是人教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《地理》,考试范围为初一上册第一章,初二上、下册,具体内容如下:
地球和地图
1、地球的形状。地轴。两极。赤道。经线。经度。本初子午线。纬线。纬度。
2、地球的大小。东、西半球的划分。南、北半球的划分。高、中、低纬的划分。
3、南、北回归线。南、北极圈。经纬网及其意义。
4、地球的自传:自转的方向和周期;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:昼夜更替。
5、地球的公转:公转的轨道、方向和周期;地轴的倾斜方向;公转的地理意义:昼夜长短的变化;四季变化;地球的五带。
6、地图的基本要点:比率尺、方向、图例和注记。
7、地形图的判读:海拔和相对高度;等高线和地形图;地形剖面图。
8、地图的种类和选择。
中国地理
9、疆域和行政区划:地点;国土构成;行政区划;邻国。
10、人口和民族:人口数目和人口分布;人口问题和人口国策;海量的民族;民族分布及其特征。
11、地形:地形、地势特点;各类地形的分布;地形对自然环境、经济进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。
12、气候:南北气温的差异;温度带;东西干湿的差异;干湿区域;主要气候特点及其对生产、生活的影响;不一样的气候种类及其分布;灾害性天气及预防。
13、河流和湖泊:外流区和内流区;主要河流及其分布;黄河、长江的源流概况、水系及水文特点、开发借助和治理。
14、自然资源:自然资源及其种类;国内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;国内土地资源、水资源的基本特征、分布及其开发借助情况。
15、经济进步:不同交通运输方法的特征及选择;国内主要铁路干线及分布;国内农业的区域分布及其差异;主要农作物的分布;因地制宜进步农业的必要性;国内农业的问题与对策;国内工业的分布;主要工业基地及进步条件。
16、地理差异:四大地理地区的划分;四大地理地区的地理特点及其差异。
17、认识地区:北京的地点和自然条件、历史文化、城市职能、城市进步变化;香港、澳门的地方与范围、经济特征及与祖国的联系;台湾的地方与范围、自然环境特征、经济进步特征;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方及范围、自然环境特征、绿洲农业、城市、人口和交通的分布特征、能源开发。
18、认识省内地区:珠江三角洲的地方及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、外向型经济;西双版纳区域的地方及旅游资源。
19、认识跨省地区:黄土高原的地方与范围、自然环境特征、环境问题与生态建设;长江沿江地带的地方与范围、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、工业与农业、城市与交通、生态环境及其治理。。
4、考试形式及试题结构
考试形式及赋分
1、采取闭卷、笔试的方法。
2、地理考试试题满分20分。
试题结构及比率
1、试题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。选择题为单项选择题,非选择题为读图剖析题、材料剖析题等。
2、选择题与非选择题比率各占50 %。
试题困难程度
考试试题总体困难程度控制在0.6左右。
组卷
考试试题按题型、内容等进行排列,选择题在前,非选择题在后,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考试试题相对集中,同一题型中不同题目尽可能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。
5、题型示例
中考地理解题办法复习指导
地理解题思路复习指导